紅谷皮具:加盟商玩轉O2O 駛出行業(yè)“紅海”
每年的11月,注定是中國電商的饕餮盛宴,每年一度的“雙11大戰(zhàn)”成為電商模式對傳統銷售模式一次直接干脆的交鋒。面對來勢兇猛的電商大潮,做線下連鎖專賣的皮革行業(yè)早已淪為眾多傳統企業(yè)拼殺的紅海。
在這眾多求變的企業(yè)當中,有一家以連鎖專賣見長的皮具企業(yè)不但活了下來,而且活得還很滋潤,除了節(jié)節(jié)攀升的銷售業(yè)績和不斷增長的店面數量,公司旗下各類產品更是遍地開花。這家企業(yè)就是“紅谷”,它的存在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加盟商玩轉O2O的經典案例。
一流店鋪的“三流”原則
在云南昆明五華區(qū)正義路上,有一家并不起眼的紅谷店,2013年7月業(yè)績竟然不可思議的達到了68萬元,對于一個只有區(qū)區(qū)幾十平米的尋常街鋪店來說,這無疑是一個驚人的數字。
面對驕人的業(yè)績,店長馬麗明說,“成功應該歸功于我的’三流原則’”。他把每次購買大致分解為三步:引流、交流和保留。所謂的引流,就是將街上,甚至是宅在家里的潛在客戶吸引到店里來;交流指的是店員對進店的客戶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,提高進店顧客的購買率;保留則是在購買之后,對客戶進行貼心的售后服務,將其轉化為紅谷的忠實粉絲,促進下次購買。
在引流階段,為了讓更多的顧客能夠走進店里,馬麗明花了很多心思,首先將營業(yè)時間延長,爭取店鋪更長時間的“曝光量”;其次對店內陳列和店外櫥窗做了精心布置,讓人遠遠望去便有眼前一亮的感覺;針對“宅家一族”,馬麗明通過微信群將其聚在一起,并將每月上市的新品圖片在群里共享,客戶可直接在微信上口頭下單,并享受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。在紅谷客戶的朋友圈中,經常會看到各種附上紅谷產品圖的好評,這種熟人之間的本地化口碑傳播,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走進紅谷店。
馬明麗把實體店營銷分作“店內”和“店外”,店內收集各類消費者的信息,并通過短信、微博、微信等渠道,設法將優(yōu)惠信息及時傳遞給店外的客人,再次引導這些人到店重復消費。
為了提高客戶的成交率,馬明麗的“交流”戰(zhàn)術就派上了用場。首先是想辦法延長客戶的駐店時間,如設置休息區(qū),免費提供飲品和雜志,甚至連一同來的小朋友也有小人書可以閱讀;其次,鼓勵客戶多多試背,如果客戶在一個包包面前凝視的時間超過五秒,店員就會引導客戶試背該款包包。在試背的過程中,店員還會鼓勵客戶用手機拍照,并要到顧客的手機或者微信號,把照片傳給對方。只要顧客同意拍照,一般來說成交率便大大增加,即便沒有成交,因為帶有紅谷產品的照片儲存在客戶的手機里,也會為該客戶再次進店創(chuàng)造機會。
馬明麗告訴記者,因為消費者在店內已經體驗了服務,有了直接感知更易溝通,應該利用消費者在門店的機會,迅速取得顧客信息(可以是手機號碼,微博,微信等)。
馬明麗說“客戶購買產品之后并不是一單生意的完成,反而是下一單生意的開始。”為了將紅谷客戶變成紅谷忠實粉絲,馬明麗極為重視售后服務,除了免費的包包清洗保養(yǎng)和定期的回訪,她多次組織傾情回饋老客戶的線下活動,如茶話會、親子活動、生日蛋糕上門等,讓購買了紅谷產品的客戶真切地感受到紅谷的誠意和用心。這些看似賠錢賺吆喝的活動,馬明麗持之以恒地做了下來。用她的話來說,“每做一次活動便會沉淀一批客戶,久而久之便會沉淀出一批數量可觀的忠實客戶,而這些忠實客戶重復購買的頻次非常高”。
模式并非不可復制
昆明正義路店的成功讓其在紅谷內部聲名鵲起,不過在紅谷1500多家實體店中,這樣的成功并非孤例。一位紅谷高層人士為記者分析道,“相比于電子商務的價格和物流,影響線下實體店業(yè)績的因素更多也更復雜,在各個不同的點,現階段的實體店都有提升的空間,如果實體店將這些待提升的空間挖掘出來,那么實體店仍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”
實體店的發(fā)展遠遠還沒有遭遇整體性的行業(yè)天花板,其當下的困境并非由于電商的沖擊,很大程度上在于從業(yè)者的服務方式?蛻魹橹行,是很多企業(yè)的宣傳語,卻并未付諸行動。很多實體店根本不知道,到店的客人是哪些人?到店過多少次?他們的消費頻率高低?每次的消費金額?他們對每次消費體驗有什么反饋?他們更青睞哪些產品?一系列的問題林林總總,是消費者的行為軌跡和消費喜好所在。遺憾的是,線下大部分實體店老板對此完全理不清頭緒。
昆明正義路紅谷店并非不可復制的神話,它的成功只是找到實體店的痛點,然后加以改進并做到極致。
一枝獨秀不是春,滿園春色才叫春。據紅谷統計的2012年數據,其單店年店效超500萬元的實體店就有18家,1500家實體店的年平均店效高達135萬元。可以說,相比于正義路店的耀眼光環(huán),紅谷其他實體店也并不遜色。這份亮麗數據的背后,凝聚了五百多位紅谷加盟商的心血。
在這些加盟商中,有同鄧申偉(紅谷董事長)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的開創(chuàng)者,也有遠道慕名而來的追隨者,更有后來機緣巧合的加入者。面對電商對實體店的戰(zhàn)爭,他們毅然沖鋒在前,在面對電商猛烈的沖擊之時,他們不斷思考和改進,在一次次地創(chuàng)新中,他們逐漸總結出一套適用于實體店的做法。
山西榆次的王小健,面對市場變化,他靈活應對,拓市場、樹品牌,他大開大合;他的“多點布局,群店戰(zhàn)術”更是讓紅谷一躍成為當地最知名的皮具品牌。此外,為了提升客戶購物體驗,他與銀行合作,讓利客戶;另一方面,他在店內安裝拉卡拉機,在方便顧客辦理日常金融業(yè)務的同時為店鋪帶來人流量。
廣西北海的梁曉玲,在困境之中,她咬緊牙關,選擇堅守;服務細節(jié),她精益求精;營銷創(chuàng)新,她屢出新招。每一次優(yōu)惠活動都是她與消費者的一次深入溝通,她認為,因為活動帶來顧客,從而培養(yǎng)了顧客在實體店消費的購物習慣,為后續(xù)的銷售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貴州凱里的張燕,“銷售”是她成功的唯一秘訣,用心去贊美客戶,用真誠去感動客戶,仔細觀察、善于傾聽讓她迅速拉近與客戶的距離。她說,相比于冷冰冰的網店,實體店才是客戶逛街最好的休憩之地。……
其實,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得更長更細。正是因為他們對實體店的信心,所以才會在洶涌而至的電商大潮前依然選擇堅守;ヂ摼W可以把美國車厘子賣到中國消費者家里,但仍然有不少消費者青睞眼見為實、親身體驗。畢竟,即便有了3D試衣鏡,商品也不斷走向標準化,但難以標準化的是成千上萬的消費者。
如果說互聯網帶來渠道的延伸、大數據帶來銷售生產的定制化變革,那么這些對實體店而言同樣是可以分享的技術紅利。因此,實體店大可不必在電商面前驚慌失措,這是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。紅谷不正以其獨特的成長軌跡為我們許下了一顆春天的種子嗎?